【新商报】2017.3.13《产后抑郁比例增高中老年女性就诊量也不低》
2017-08-29 阅读量:5199

  记者霍然

  最近,湖南一位31岁的妈妈,留下一封长达15页的遗书后,抱着两个年幼的孩子从13楼一跃而下,这引起了网友对女性心理健康的关注。日前,记者从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采访了解到,女性更易在产后、更年期、中老年等阶段出现心理问题,住院患者中近七成是女性。不同的角色和压力给女性带来很多挑战,由此诱发年轻宝妈抑郁的比例增加了近两成,有人泰然处之,有人退而避之,也有人疲于应对,那么,女性究竟应该如何处理?

  她们这样一步步走进“死胡同”

  现在,不少90后开始生育宝宝,但她们似乎在心理上还没做好准备。不久前,26岁的小陈晋升为妈妈,全家人都沉浸在喜悦中,她却整日闷闷不乐,她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也不愿意给宝宝喂奶,甚至跟父母说“还不如死了算了”。当她来到市七院九疗科就诊时,表现为典型的抑郁、焦虑症状,伴有植物神经紊乱。

  科主任单春杰告诉记者,近几个月连续接诊多例此类患者。很多家庭在妊娠期时过度重视,使某些孕妇产生娇骄之气,稍有不满就发泄怒气;对胎儿的过度关注、期望值过高也会造成紧张心理;一些年轻产妇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当小生命到来时她们便会手足无措。

  同时,家庭结构的改变使她们不再是重心,有的患者说“孩子出生后,就没有人看我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想哭”,感到失落、委屈。加之亲朋轮番探望,没有充足的休息,易造成烦躁,观念上的分歧也使各种矛盾接踵而至,平时温顺有礼的宝妈突然变得心情低落、停止泌乳,认为自己没有能力照顾宝宝,甚至悲观厌世,产后抑郁问题就不鲜见了。

  年轻妈妈需认同角色转换

  据了解,产后抑郁一般在产后数月内发病,表现为抑郁、悲伤、沮丧、易激惹,重者出现幻觉或自杀等行为,发病率在10%~20%。小陈分析自己可能既有生理原因,也有对于母亲这个新角色的不适应和恐惧。单春杰建议,年轻女性首先应做好生活规划,如孕期多看育儿书籍,对护理、喂养都有所了解;产后要认同角色转换,保持豁达心情;出现抑郁情绪不要硬扛,学会求助他人。当她们不安或不适时,家人别责备、焦急,或许一个包容的胸怀和舒适的空间就可以解决问题。

  记者了解到,对于有抑郁病史、家族史的产妇,激素水平变化和环境改变,都可能增加诱发抑郁的风险。通常情况下,产后抑郁不需要药物治疗,及时发现并适当心理干预至关重要。对于有抑郁情绪的产妇,理解与倾听是给予他们最大的帮助。但关键还是在于自我调节,产妇应学会放松,接纳自己的不良情绪,感到哪里不舒服就调整哪里,如手抖就放松手、腿抖就放松腿,多做深呼吸。睡前应多听舒缓的音乐,多用热水泡脚。如果情况严重,需权衡利弊,停止哺乳并进行药物干预,以免产生自杀等过激行为。

  特别

  提示

  别把精力

  都“拴”在家里

  门诊中,更年期和中老年女性抑郁症患者占患者总量的一半以上。单春杰介绍,很多女性年轻时,几乎把自己全部精力“拴”在家庭、孩子、工作上,没给自己留足够空间。当任何一个支柱出了问题,自己的世界就“坍塌”了。其实,女性到中年应重新给自己定位,培养兴趣爱好,从交往圈子中获取面对生活的力量。退休后可以去老年大学,体现出社会价值,有很多患者就是在丰富的生活中渐渐好转的。更年期心烦、潮热是正常现象,多数会平稳度过,但若持续很长时间不缓解,总感到委屈想哭,还伴有心慌胸闷等症状,这就很可能是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