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日报】2018.9.14《做懂孩子的家长》
2018-12-28 阅读量:5784

日前,由大连市卫生计生宣教中心主办、沙河口区教育局社区教育学院承办的“大连市青少年健康教育大讲堂”活动走进大连市第四中学,邀请心理专家,给新入学的初一家长们上了“开学第一课”。“青春期逆反大吐槽”并不鲜见:满脸不屑或愤怒的孩子、不住叹气或诉苦的父母,总能把“青春期”“叛逆”这样的关键词无限地放大,难道青春期真的只有叛逆吗?与父母的冷战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吗?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理科专家李奕用大量实例告诉我们,怎样做懂孩子的家长。

    孩子进入青春期,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依赖性与独立性同时存在。比如,他们特别渴望别人把自己当做大人,渴望长辈或者他人认可自己能够独立地处理一些事,而不愿意看到他们的行为被家长或者所谓的权威一棒子打死。但同时他们也会因为自己经济没有独立、能力不够,存在对于成年人的依赖。坦率和封闭并存是青春期孩子的另一个心理特点。比如,很多家长会发现,他们的孩子也许会在同学、朋友面前侃侃而谈、滔滔不绝,但是和父母交流则少之又少。开始对异性产生了朦朦胧胧的好感也是青春期孩子的一个心理特点,这当然也是最令父母们担心的特点,很多父母甚至会给孩子贴上早恋的“标签”。李奕认为,青春期,父母可以尝试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发自内心地去接纳孩子;二是父母首先要保证自己的身心是健康的;三是父母需要采取“跟和领”的态度去陪伴孩子;四是父母要注意自己表达情绪的方式。

    随着网络上越来越多“孩子禁不住压力而跳楼、离家出走……”的新闻曝光,很多人都在议论:说不得打不得,这代孩子为何会如此脆弱且过激。自杀、离家出走或许就是抑郁症的表现,抑郁症病因一般认为是生物学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相互作用所致。所以是否导致抑郁症的发生,一方面取决于环境压力,一方面取决于人们对压力的反应。压力面前如何反应,和成长经历、家庭背景有关系。小的时候,孩子的感受如果被选择性的接受,如我们只能接受孩子好的东西,不能接受孩子不好的东西,孩子就需要迎合周围的人。所以,抑郁的人常常表现得很好强、学习成绩好、懂礼貌,特别善解人意。总之,就是让周围人感觉很舒服。这也是那些成绩很好的人,更听话的人容易患抑郁的原因。如果内心感觉不舒服了,抑郁症的人往往会体谅别人、责怪自己。但是内心的愤怒会通过隐晦的方式表达,自杀是其中之一。自杀看似在伤害自己,其实周围人都感觉到被攻击了,这就是自杀传递出去的背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