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晚报】2019.9.10《生产后的这6个月最关键》
2019-10-21 阅读量:6068

本报记者霍然

  “我真的没办法了!眼前一片黑暗,觉得自己如此无能,孩子的哭声刺痛着我!我照顾不好我的孩子,我什么都做不了!我对不起妈妈和婆婆,我觉得活着一点意义都没有……”医生面前,一名年轻宝妈崩溃地说着。

  经诊断,她患上了产后抑郁,情绪的低落、身心的痛苦让她想到了轻生,还好家人及时发现并制止了她的危险行为。今天是第17个世界预防自杀日,据中国精神科医师协会2017年的统计,在我国,有50%~70%的女性都会在生产后出现抑郁倾向,而最终发展成产后抑郁症的几率约在10%~15%,这意味着大约每十个产妇里就有一个会遭遇产后抑郁症。

  A

  这种病

  还在被家人“误解”

  提到产后抑郁你能想到的是什么?叽叽歪歪?委屈?自杀?至于吗?这也许真的令很多人想不通。可事实上,悲剧的确在不断发生。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理医院)主任医师李奕告诉记者,在心理门诊,很多来访者和家属并不能理解产后抑郁,甚至觉得宝妈矫情。但产后抑郁,真的是一种疾病。

  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妈妈会在3~6个月里自然缓解,但有一些可能会持续到孩子上幼儿园。妈妈每天感觉到不开心、提不起兴致、照顾宝贝力不从心、心烦、焦躁不安,可能伴有多种躯体不适,比如胸闷、气短、心慌、胃口不适、食欲下降或者睡不着觉,紧张、总觉得没有了希望,甚至有着强烈的不想活了的念头。

  李奕介绍,生理、心理、社会家庭是导致产后抑郁的主要因素。从生理因素的角度来说,产妇分娩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很大,是发生产后抑郁的生物学基础。其次,罹患产后抑郁也与产妇的心理特点有关,有些产妇性格比较内向、要强,或容易焦虑、紧张,或产前心理准备不足等,这些都可能成为诱发产后抑郁的个人心理因素。另外,社会家庭方面的因素也是导致产后抑郁的一大因素,比如缺乏家庭的支持和帮助,尤其是缺乏丈夫支持的产妇更易患抑郁症。工作压力、经济压力、重男轻女的观念等也均是引发产后抑郁的社会家庭因素。

  B

  吃药还是哺乳的

  两难选择

  记者了解到,虽然大多数产后抑郁情绪能够自我缓解,但如果严重影响了生活以及对孩子的照顾,则需要尽快就医,做好评估,进行专业的药物治疗及心理干预。而且,产后抑郁症缓解率很高。

  不过,医生一般不建议在治疗期之内进行哺乳。这对有些妈妈来说,断奶治疗是一个非常大的困难,需要做一个艰难的选择。

  C

  预防产后抑郁

  应该怎么做呢?

  在这场漫长的精神拉锯战里,新手妈妈经历挫败和沮丧,可以仰赖的只有意志或者药物。她们大部分幸存,小部分溃败。而在我国当下仍对产后抑郁缺少认知的大环境下,溃败者们最终可能会自我毁灭。

  预防产后抑郁,应该怎么做呢?首先,做好“心理预防”。通过孕产妇知识讲座,了解有关妊娠、分娩、产后保健、育婴方面的相关知识,做好产前健康教育,有利于新手妈妈认识、接受自己的心理角色,达到“心理预防”的效果。同时,建议家人一起和产妇做功课,让她意识到自己将会得到家人的照顾与支持。这是预防产后抑郁最好的办法之一。

  其次,自我调节、家庭支持。新手妈妈要学会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也要学会积极调整心态,认识到生儿育女不是易事。主动寻求帮助,与丈夫、家人、朋友分享快乐和烦恼,多了解一些育儿经验等。作为家人,这一时期在言语上要尽量轻柔、关心,多说支持性的话,少用指责性语言、少做比较,更不能使用侮辱性的语言。不建议说诸如“谁没生过孩子,就你矫情,有什么不得了的,不都这么过来的”之类的话。同时,也要积极地帮助产妇做事情,让她感受到有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