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晚报】2020.3.13《应对“宅家”亲子冲突,医生来支招!》
2020-03-20 阅读量:6375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霍然

 

疫情尚未结束,“宅家”依然继续。记者从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大连市心理医院)了解到,不少家长反映,与孩子相处已从起初的“母慈子孝”变为“鸡飞狗跳”。有的家长在家办公,觉得孩子吵闹,心烦不已;有的家长从早到晚盯着孩子上网课,自己焦虑,又把压力传递给孩子……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各种矛盾日趋升级,被困住的亲子关系应该如何解围?

 

案例1

家长焦虑转嫁,孩子自伤

前天下午,一位家长领着正在上初中的男孩走进市七院十疗科主任任传波的诊室。主动要求就诊的是孩子,他的压力大到不行,甚至用小刀划伤了自己的手臂。男孩却说,割伤自己的时候根本感觉不到疼,而是兴奋。

和孩子耐心沟通后,任传波了解到,男孩早就在家长的要求下学完了本学期全部新课,以前在学校学习一整天,白天家长看不着,现在24小时在家长的眼皮子底下,压力很大,根本不想学习。家长也很“委屈”,上网课一会儿用手机,一会儿拿iPad,一会复印这个材料,一会要提交作业,都是家长的活儿。孩子跟家长说自己压力大,有抑郁情绪,家长却说:“你一个小孩就学习,有什么压力?我才有压力。小孩哪有抑郁?”家长把焦虑转嫁到孩子身上,孩子的情绪却无处释放,只能用小刀割伤自己。

 

  解决方法

家长要放缓节奏,真心陪伴

在最近接诊的咨询中,多是青春期的孩子与父母产生冲突,问题多与学业相关。“很多家长会因为种种原因产生焦虑情绪、不安全感,如果孩子不太听话,家长很容易把自己的情绪转嫁到孩子身上。”很多家长想控制孩子,却又控制不了,结果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任传波建议,首先,家长要放慢节奏,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可以做一些放松训练、松弛治疗,要知道孩子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家长的角色是助攻者,不是管理者。其次,要学会观察孩子的变化,可能是表情上的,也可能是行为上的。孩子焦虑的情绪表现千差万别,有的孩子吃鱼不小心卡了嗓子,总觉得自己会因此死亡;有的孩子脸上长了痘,觉得自己得了严重的疾病;还有的孩子发觉皮肤发黄认为自己得了癌症。家长要学会发现这些异常,这也是一个了解孩子的过程。然后,还要尝试与孩子沟通,真心去倾听他们的想法,去接纳他们的情绪变化,这是一个长期工作。

很多家长把亲子关系紧张的原因归结为疫情,认为只要疫情结束,亲子冲突就可以自行消失。“亲子之间关系不良、沟通不良,与疫情没有关系。”任传波表示,只是疫情让大家每天都呆在一起,这个问题就变得更突出了。那些没有亲子问题的家庭,疫情期间也没有什么问题。孩子们反倒觉得,每天能有很多的时间和爸爸妈妈呆在一起很不错。但特殊时期的相处,使亲子问题暴露出来,这并不是什么坏事,只有发现问题才能早点去解决。

 

  案例2

俩宝黏人,居家办公心烦意乱

市民孙女士是一名俩宝的妈,大宝9岁,二宝4岁。疫情开始后,孙女士开启居家办公模式。但是两个孩子的妈也不是一份轻松的“差事”,天天待在家里,一边办公一边哄孩子,年幼孩子总是要抱抱,要陪玩。孩子一闹她就心烦,而她的解决办法是,打孩子。她也知道自己心理出现了问题,焦虑情绪明显,连忙来到市七院就诊咨询。

 

  任传波问,是否她小时候父母经常打她?她很惊讶,潜移默化中自己也学习了这种教育模式。尽管小时被打她也会难过,但是她现在处在心烦、焦虑、痛苦中,就不会想到打骂这种方式,也把痛苦施加给了孩子。

 

  解决方法

和孩子拟定日程表,保持边界感

任传波介绍,这种年龄比较小的孩子,陪伴很重要。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出现问题?很多就是在更小的阶段,亲子关系、各种规则等都没有建立好。因此面对这种情况,首先,父母本身要调整情绪,不妨学习一些教育、儿童心理方面的内容。通过给孩子合理布置一些有趣的作业、有意义的活动,比如孩子喜欢画画,就让他画,同时带有一定的奖励。孩子找到一个方向,就有价值感和归属感。

其次,亲子之间要有边界感。孩子能看到家长在做什么,有些事情是家长该做的,并不是在家就是陪着他们玩。同样的,孩子们其实也有自己的空间、领地,他有他想做的事情。所以,可以亲子一起拟定一个日程表,在这个时间段家长工作,孩子的画画、做手工等等,互不干扰。到点儿了,一起休息玩耍一下。“如果孩子在做事时候,家长总去插手,打破边界,又怎么要求孩子不要在自己工作的时候跑过来闹自己呢?孩子觉得你参与他过多了,他就可以参与你的活动了。”所以,鼓励孩子自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也就满足了他们的自信、自尊、成就感,保持边界,无形中也相当于把家长解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