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后如何处理应激
2015-08-24 阅读量:2538

 

天津塘沽爆炸后导致的房屋被毁、财产损失、亲人死亡等对幸存者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无法承受的心理应激源,在如此大的应激源面前,多数幸存者出现情绪麻木、无助、绝望、抑郁、内疚、胆小害怕、恐惧、睡不踏实或整夜不眠等痛苦的体验,并产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精神卫生问题。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已经成为爆炸后影响创伤救治整体水平的重要措施。我们在关注的同时都应该干点啥?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又叫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指对创伤等严重应激因素的一种异常的精神反应。它是一种延迟性、持续性的心身疾病。是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心理障碍。简而言之:PTSD是一种创伤后心理失衡状态。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核心症状有三组,即:重新体验症状、回避症状和警觉性增高症状。

1、重新体验症状

创伤后应激障碍最具特征性的表现是在重大创伤性事件发生后,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有各种形式的反复发生的闯入性创伤性体验重现(病理性重现)。患者常常以非常清晰地、极端痛苦的方式进行着这种“重复体验”,包括反复出现以错觉、幻觉(幻想)构成的创伤性事件的重新体验(flashback,症状闪回,闯入性症状)。此时,患者仿佛又完全身临创伤性事件发生时的情景,重新表现出事件发生时所伴发的各种情感。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面临、接触与创伤性事件有关联或类似的事件、情景或其它线索时,常出现强烈的心理痛苦和生理反应。

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在创伤性事件后,频频出现内容非常清晰的、与创伤性事件明确关联的梦境(梦魇)。在梦境中,患者也会反复出现与创伤性事件密切相关的场景,并产生与当时相似的情感体验。患者常常从梦境中惊醒,并在醒后继续主动“延续”被“中断”的场景,并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

2、回避症状

在创伤性事件后,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对与创伤有关的事物采取持续回避的态度。回避的内容不仅包括具体的场景,还包括有关的想法、感受和话题。患者不愿提及有关事件,避免相关交谈,甚至出现相关的“选择性失忆”。患者似乎希望把这些“创伤性事件”从自己的记忆中“抹去”。在遭遇创伤性事件后,许多患者存在着“情感麻痹”的现象。患者自己也感觉到似乎难以对任何事物产生兴趣,过去热衷的活动也无法激起患者的情绪,患者感到与外界疏远、隔离,甚至格格不入,难以接受或者表达细腻的情感,对未来缺乏思考和规划,听天由命,甚至觉得万念俱灰,生不如死,严重的则采取自杀行为。

3、警觉性增高(易激惹)症状

不少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则出现睡眠障碍(难以入睡、易惊醒)、易激惹或易发怒、容易受惊吓,难以集中注意力等警觉性增高的症状。

应对措施:

1、爆炸后早期的应急物资、医疗和心理救援,可以使幸存者后续应激降到最低,从而在可控因素上减轻或降低心理病理应激反应程度。

2、紧急救援要尽早实施,志愿者、医生和心理工作者对幸存者可以非言语陪伴为主,通过抚摸、倾听,提供和满足幸存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给幸存者一个调动自己内心修复能力的机会。也可以安排幸存者和其亲人在一起,为幸存者提供救援信息、帮助他们和外界的亲朋联络。

3、爆炸后幸存者面对灾难有人晕倒、哭泣或出乎异常的冷静都是正常的,在这样的沉重心理打击下,能哭泣和流泪是很好的积极应对,只有勇敢地面对和经历这些痛苦才能实现心理康复。压抑和回避悲伤导致冰冻的悲伤阻塞心理能量的自然流动,延缓心灵的修复,会出现幸存者罪恶感、强迫思念失去的人、逝者情景不断地闯入性闪回等,出现这种情况,需要进一步心理治疗和干预。

 

梁衍         

2015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