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预防自杀日】包容怨恨是预防自杀的最好良药
2022-12-09 阅读量:5432

“你们为什么要救我?”

这是小王第三次自杀了,幸运的是被家人及时发现。但是对小王来讲,活着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还不如死了好。

而对小王的父母,面对小王一次次的自杀,成天提心吊胆又一筹莫展。小王妈妈讲:“我们每天都在紧张担心中度过,孩子经常说不想活了,我们实在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也不知道该怎么做,好像做什么也没有用。我们家庭什么都不缺,孩子也一直很懂事,学习成绩也很好。大家也都很喜欢他。我们不知道哪里出问题了,也不知道我们哪里做错了。好在这几次自杀都被及时发现了,我们不知道下一次会有什么结果!”。

自杀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大概10万人会有16个人自杀成功,一个700万人口的城市,大概有1100多人死于自杀。自杀未遂的人口是这个人数的820倍。也是个不小的数据。虽然不是一个普遍现象,但是自杀的影响大。自杀不仅仅是对自己的伤害,伤害也会波及到家庭和社会。甚至影响到家庭下一代人的心理。

自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于自杀的预防也有很多措施,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很多预防措施消耗了家庭成员很多时间和精力,

有时候还是百密一疏,防不胜防。那怎么样才可以更好的预防自杀呢?

我们再来看看小王的案例。小王家庭条件好,不愁吃不愁穿,但是,小王从小家教很严,小王非常听话,懂事,也很要强,但是这些背后,是小王内心的委曲求全,小王很多自己的想法,要求常常因为父母认为不合适而被忽略。小王其实是有很多对父母严格管教不满的。但是小王主只要表现出委屈,对父母有怨言,就会被父母批评教育。小王知道这种委屈不满是不对的,是不可以表达的。以后遇到压力,挫折,小王就再也不抱怨别人,而是习惯于指责自己。当压力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时候,这种自责就会变成自伤,甚至自杀。

有很多父母可以为孩子打拼,为孩子吃苦,陪伴孩子,但是唯一不能接受的是孩子对自己表达不满。感觉我们为孩子付出了那么多,他们为什么还会抱怨我们,会恨我们呢?这个问题该怎么来理解呢?其实,孩子对父母的怨恨,不是因为父母做错了,而是因为孩子有不舒服。父母让孩子好好学习,这个没有错;要好好学习,孩子就要放弃一些自己想要干的事情,孩子就会有不舒服,这个是真实的感受,有不舒服就要表达。不同的家庭对孩子如何表达不舒服反应的方式不一样,对孩子的影响也就不一样了。很多家庭是孩子不可以忤逆父母的,孩子就要压抑自己。自杀的人大多是过分压抑自己不良情绪人。

一个人的反应模式往往在小的时候形成,在成年的时候应用在人际交往中。所以,成年人的自杀也多是过分压抑不良情绪的结果。

所以,预防自杀,我们也要从娃娃抓起。父母对于孩子的支持,不仅仅是要提供衣食住行,更需要提供的是精神上的支持。而最困难的精神支持就是:可以接纳孩子对父母的抱怨。理解了孩子的抱怨,孩子才可以轻装上阵,去适应一些规则,去克服困难,去快乐成长。对于自杀倾向的成年人,我们也需要去听一听他们的抱怨,去理解包容他们的不满。

七疗科 陈保平

2022910